|
故乡安徽全椒,地属江淮丘陵,处于“吴楚冲衢”、“江淮背腹”之要塞,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。整个县城被一条玉带似的襄河所环绕,在波光潋滟的水面上建有七座古桥,分别为太平桥、积玉桥、红栏桥、涌金桥、拖板桥、白汪桥、宝林桥。襄河属长江流域滁河水系,这条河承载着全椒人许多美好的记忆,在很多老人的印象中,襄河水清澈见底,捧起即能饮用。人们常在河边淘米、洗菜、浣衣,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灵秀刚毅的椒陵儿女。桥是建筑,也是艺术。桥是历史,也是文化。古往今来,此地的桥为县城沟通往来必不可少的建筑,襄水环清,三步一桥,五步一景。每年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民俗中,万人空巷、人们摩肩接踵走过的太平桥,热闹壮观场面更是为全国所独有。岁月静好,时节如流。一座座桥下的悠悠襄河水,正穿越千年古县全椒,在四季的画卷里伸向远方……带着情怀,用心发现,让专业摄影师伴随我们来感受家乡古桥的另一种美吧! 地点:太平文化街区南广场儒林文化艺术展示中心(县图书馆对面)(注:因疫情原因现为网上展览,具体开放时间待定。)作者简介:专业摄影师。他多年奔走在全椒县各个乡镇,无论风霜雪雨,哪里有桥,哪里就曾有他的身影。此次影展他精选摄影作品50余幅,七座古桥分别为太平桥、积玉桥、红栏桥、涌金桥、拖板桥、白汪桥、宝林桥。旨在通过艺术的展示,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文物建筑、生态环境保护中,弘扬家乡桥文化,喜迎“五一” 假期的到来!作者提示:为了您的安全,请一定不要在高压线下钓鱼!也请提醒别人!始建于东汉,又名贺橹桥,位于外襄河上。清康熙后名称改回为太平桥。在县城襄河镇东南门街道之接壤处,横跨襄河之上。原名“市石桥”,民间俗称“大石桥”。相传始建于西汉初年。 原名州门桥,位于县城的太平路与袁家湾之间的襄河。北宋绍圣三年(1096)本县人高志密建,初名“高公桥”,为一孔石拱桥。位于孔庙东侧国光楼旁的襄河上,是三孔石拱桥,初建于明崇祯年间。在县城儒林路仙鹤巷口,明万历四年(1576)建。桥原为木板多孔桥,后改木为石。又名霸王桥,位于县城西门,为三孔石拱桥,明嘉靖三十七年(1558)建,该桥为全椒当年直通庐州(合肥)大道上的一座主要桥梁,是沟通县城与西乡、南乡之要津。位于宝林路起口。建于元至正辛巳(1341)初冬,为三孔石拱桥。
来源 / 县文旅局
|
-
|